隨著工程建設領域技術水平的高速發展,地基處理工程施工工藝和機械設備的不斷更新,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地基處理方法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較大城市的高層住宅工程的地基處理中,與傳統的地基處理方法(灌注樁、CFG樁)相比,高強混凝土管樁具有樁身強度高,質量可靠、穿透力。
與普通混凝土生產中使用多組分摻合料技術一樣,管樁生產中多組分摻合料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減少優質高標號水泥的用量,同時可以改善管樁用混凝土的性能,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降低管樁的生產成本。
近年來使用的單組分混凝土摻合料有:硅砂粉、粉煤灰、礦渣微粉、硅粉等,
(a href="/")吉林管樁(/a),(a href="/")長春管樁(/a)
單組分摻合料一般摻量在15%~35%,具體與摻合料的活性、蒸氣養護、制品類型等相關,但由于硅粉價格昂貴,在管樁生產中幾乎沒有實際應用;復合摻合料有:硅砂粉—礦渣微粉、粉煤灰—礦渣微粉、粉煤灰—硅砂粉等3類,可以等量替代優質高標號水泥40%~60%,目前已經在一些企業中取得良好的應用,獲得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
為解決行業技術難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中聯重科組建了由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混凝土機械公司研究院專家組成的技術攻關隊伍,在生產、物資等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從現場數據采集到產品裝配下線,全體成員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預制PHC管樁泵送生產設備——HBT80·14·132SG管樁泵的研制,填補了國內混凝土機械行業在該領域的空白,攻克了C80高粘性管樁混凝土的泵送難題。
但是,多組分混凝土摻合料在管樁生產中的應用開發,常常帶來混凝土技術的另外一個問題———單位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小于標準要求300kg/m3。混凝土中過小的水泥用量,將難以保證混凝土的堿度,pH值小于標準規定的最小值,將對混凝土中鋼材的長期耐久性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如何確定管樁用離心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也將是一個需要開展的基礎理論課題。